本篇文章1320字,读完约3分钟

◎周俊生

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爆炸性增长。 各大房地产新闻机构从不同角度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土地交易出现井喷。 根据我家的数据,1~6月全国306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达到1.1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60%。 根据克瑞研究中心的数据,1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314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0.3%。

“改革土地财政制度已刻不容缓”

土地交易如此红火,上半年房价仍然是可以上涨的重要推手。 为了抑制房价的上涨趋势,这几年中央政府不断加强房地产调控,今年上半年还公布了《国五条》。 但是,这样火爆的土地交易市场,基本上有点蚕食了“国五条”本来应该收到的效果。

“改革土地财政制度已刻不容缓”

地方政府销售地出现井喷的原因之一是财政收入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而下降 而且,在几年前为对抗全球金融危机而宣布的投资扩张中,地方政府通过政府融资平台进行举债,现在开始面临还债的压力。 财政收入增长率下降,还债高峰到来,土地出售收入成为各地政府最现实、最迅速的财源。 这也难怪一位地方官员感叹:“不卖土地,怎么参与工程呢?”

“改革土地财政制度已刻不容缓”

出售土地已经成为地方政府集资、推进项目投资的捷径,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不折不扣的“钱袋”。 但是,土地对城市来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这一特点决定了枯竭和捕捞性的销售地缺乏长期的可持续性。 地方政府迫于短期的诉求,纷纷推出新地块进行拍卖,其实是在消耗我们子孙后代应该享受的土地资源。 如果说地方政府将自己管辖下的土地作为商品出售是肯定的方法,那么这样的“前饭后空”的“土地财政”,其道路就越来越狭窄了。

“改革土地财政制度已刻不容缓”

这种井喷现象在短期内对目前仍在重复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构成了反作用力,对中央积极推进的政府职能转变也是消极因素。 政府出售土地的生意越兴旺,政府离其职能要求也就越远。 因此,改革土地财政制度已经刻不容缓。 要处理这个问题,光要求地方政府抑制卖方的冲动,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今年上半年出现的销售地“井喷”,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率下降导致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紧张,要看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紧张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分税制有直接关系。 地方政府承担着社会管理的很多角色,但缺乏与之相称的财政资金供给,这就引起了地方政府通过出售土地来增加财政资金的冲动。

“改革土地财政制度已刻不容缓”

土地财政制度的存在,不仅使房地产调控处于悬浮空状态,而且使我国土地市场产生高度扭曲。 根据我国的法律制度,城市土地是国有的,但地方政府被土地财政淹没后,民众对国有土地的权利完全被剥夺了。 地方政府受制于财政资金需求,必须提高地力,尽快消化应留给子孙后代的“土地红利”,加重了土地财政问题,使其难以回归,改革难度也日益加大。

“改革土地财政制度已刻不容缓”

处理土地财政这一疑难病症,需要地方政府抑制土地出售的冲动,但更重要的是,改革现行税制,使地方政府的产权与其负担权相一致。 日前,山东省政府决定,原由省财政统一收取的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石化公司增值税等,全部下绘市县作为市县财政收入,隶属于征收管理、当地缴纳库。 山东省政府这样做的目的很坦率,是为了提高县乡政府的财政保障能力。 这为我们处理土地财政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如果中央政府能够积极推进分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一致,地方政府就不需要这样拼多多卖地,政府职能改革也有了现实的基础。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改革土地财政制度已刻不容缓”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