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3字,读完约3分钟

作者:张明[/s2/]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最新研究表明,截至2007年6月底,20国集团经济区块的跨境资本流量仅为20国集团gdp的4.3%,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6月底,这一数字接近18%,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专家表示,这种变化一方面表明世界实体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另一方面也标志着金融全球化的逆转。

“跨境资本流量锐减未必是坏事”

但我们认为,跨境资本流动规模下降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增长未必是坏事。 跨境资本流动总量下降的背后,隐藏着资本流动结构的改善、相关泡沫的挤出以及各经济板块杠杆率的企业稳定和下降。

首先,与6年前相比,从跨境资本流动结构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重明显上升,银行信贷所占比重明显下降。 从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波动性远远低于银行信贷资金。 从跨境资本流动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大多流入实体部门,大部分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资产市场。

“跨境资本流量锐减未必是坏事”

此外,银行信贷资金流动的收缩,大部分从欧洲银行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周边国家撤回了贷款。 由此可见,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下降和结构改善来源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相关主体自发进行的调整行为。 这样的调整行为是世界经济恢复可持续增长动力所不可缺少的。

“跨境资本流量锐减未必是坏事”

其次,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全球日元套利交易甚嚣尘上。 日元套利交易是指机构投资者借入低息日元借款,将其转换为其他货币后,投资于其他国家的高收益资产。 虽然这笔套利交易满足了机构投资者的利益,但未必有助于世界经济的长期增长。

“跨境资本流量锐减未必是坏事”

世界金融危机后,由于美联储、欧洲央行都开始实施低息政策,日元套利交易扩大到了美元、欧元套利交易。 无论如何,跨境资本流动总量减少,直接投资流量所占比例上升,都证明了全球对冲交易的整体规模较危机前有所减少,有助于增强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跨境资本流量锐减未必是坏事”

再次,一国的总杠杆率,即一国国民总负债的高低一般与金融危机的爆发密切相关。 在危机爆发前泡沫的累积期间,一国的总杠杆率不断上升,在危机爆发后的调整阶段,一国将承受痛苦的杠杆作用。 一国杠杆率的波动一般被认为与跨境资本流入流出有关,这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跨境资本流入规模的下降与危机国家的杠杆作用有很大关系。

“跨境资本流量锐减未必是坏事”

但是,考虑到自危机以来,欧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央行实施了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麦肯锡出台的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和gdp比率6年前下降了三分之二,这一结果还是有点令人吃惊。 这可能表明,尽管发达国家规模广泛,但新兴市场国家有大量资金流入,但更大规模的资金仍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躺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

“跨境资本流量锐减未必是坏事”

如果未来世界经济形势明显好转,发达国家不能迅速增加退出量,这些超额准备金将转变为迅速泛滥的跨境资本流动,为新一轮资产价格泡沫、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埋下伏笔。

简言之,全球金融危机中跨境资本流动规模下降是市场自发调整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坏事。 但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达国家因缓和政策的变动而可能引起的全球资金异常流动,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就会胜过烘烤刀。

《人民日报》年1月24日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跨境资本流量锐减未必是坏事”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4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