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4字,读完约3分钟

◎冯海宁

目前,根据国家发改委编制新型城市化快速发展规划,特大城市基准“城市生活人口100万以上至200万人”将提高到“城市生活人口500万以上”,小城市、中城市、大城市基准也将提高。 按照旧城市生活的人口标准,很多地方城市已经成为特大城市,但是如果提高特大城市的人口标准,有些省份可能没有特大城市。 那么,许多地方城市提出的口号,如“跻身特大城市”、“特大城市快速发展”等,就失去了意义。

“城市标准不能只看人口总量”

据媒体报道,各城市的标准都有可能提高,而且调整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人口总量。 小城市的标准从20万人以下调整为20万~50万人。 中等城市的标准从20万~50万人变为50万~100万人。 大城市的标准从50万~100万人提高到100万~500万人。 超大城市生活的人口标准有望设定为1000万人以上。

“城市标准不能只看人口总量”

如果城市标准“升级”,显然有很多好处。 一是有利于减少部分城市浮漂症,让只追求“特大城市”称号的城市负责人回归理性。 二是有助于吸引农业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控制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生活的人口规模。 三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些城市标准明显过时,因此要使城市标准适应更快速的发展需要。

“城市标准不能只看人口总量”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旧的城市规划法还是最新的城市基准认定,都是用“人口总量”来认定城市的大小。 旧城市规划法中,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的非农业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 按照这次调整的城市标准,特大城市的标准是“城市生活人口在500万以上”。

“城市标准不能只看人口总量”

用人口数量认定城市大小有一定的合理性。 这是因为,人是城市的决定性因素,人口多则城市规模大,人口少则城市规模小。 但是在笔者看来,认定城市的大小不仅仅要看人口总量,还得看综合指标,人口数量只是综合指标之一。 如果只以人口总量作为城市的基准,标准似乎太简单了。

“城市标准不能只看人口总量”

这就像评价公司的大小,不仅仅要看员工的规模,也要看生产和交易的规模、产值和利润。 同样,认定城市大小也不仅仅要看人口总量,还必须看产业规模、经济规模、公共服务等方面。 城市有一定的产业规模,才能创造相应的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才能适应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标准不能只看人口总量”

最近,许多地方描绘了新型城市化的宏伟蓝图,但正如许多专家指出的那样,产业支持是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根本。 如果没有相应的产业支撑,城市生活的人口再多,也可能无法产生正能量。 正因为有产业支撑,才能带动就业,花费成本增长。 所以,要提高城市标准不仅要看人口总量,也要看产业规模。

“城市标准不能只看人口总量”

特别是要提高城市标准就要看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要编制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规划,首先要编制公共交通、住房保障、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养老等城市公共服务规划。 如果城市公共服务不能适应人口总量,就会带来交通堵塞、资源不足、城市贫困、环境恶化等诸多“城市病”。

“城市标准不能只看人口总量”

必须提高城市生活人口标准,并进一步升级城市相关制度。 数据显示,全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 但是,由于户籍制度改革滞后,许多住在城市的农民长期住在城市,不能公平享受市民待遇。 并且,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的选举权、休假权等权益缺失制度得到了比较有效的保障。 这是因为制度说只有保护和护卫城市,城市的公共服务才会更加公平合理。

来源:澎湃商业网

标题:“城市标准不能只看人口总量”

地址:http://www.pjstzwhg.com/pbrd/5278.html